經歷了震蕩后的榕城超市業再次醞釀風暴,面對洋超市的咄咄逼人
經過2001年歲末大震蕩的福州零售業將又一次打破短暫的沉默,3月8日正值婦女節之際,永輝超市又一生鮮連鎖在津泰路開張,華榕傳出可能在近期新開6家生鮮分店,而好又多確定五里亭、五一、東街口原大華都在4月1日、10日、20日三個不同時間開業外,還傳出在4月份加開3家分店,震蕩后的榕城超市業再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農改超”項目隨著永輝(津泰)的開張,將被加速提上日程,而面對麥德龍、沃爾瑪等洋超市,以及好又多超市的沖激,本土超市將會以什么樣的態勢立身于不敗之地呢?
立足價格優勢
有人指出,價格優勢喪失是華榕“擱淺”的根本原因。在市場調查中,記者明顯感受到了這一點,列表中可以看出,同一產品在各大超市相比,以華榕超市的賣價最貴,而倍受市民青睞的永輝超市是最便宜的。這也是現在福州市民的一個共識了。
相比而言,本土超市的價格對沃爾瑪、麥德龍等洋超市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一般的食品價格都比洋超市低上一、兩毛,而洗發水等日常用品更是便宜一、兩塊不等。
雖然本土超市的購物環境還不能與洋超市相比,但它大眾化,更適合社區市民消費,再加上足夠的價格優勢,土超市仍然還是普通市民的首選。
向“農改超”看齊
農貿市場超市化已被福州市政府規劃為2002年重要項目工程,鼓樓、晉安、臺江、倉山四區順利啟動“農改超”,而華榕也已經與政府的“農改超”保持一個步調,力圖找回自信。
從已重新開業的華榕超市不難看出,華榕正努力從本土超市的土壤中吸取養分,與“農改超”實現接軌。新開業的華榕生鮮區盡管規模不是很大,還無法與永輝超市那種以大面積的生鮮經營相比,但可以看出華榕在重新尋求自我定位,總結失敗經驗,從大型倉儲式洋超市與本土化成功經營著之間找尋適合自己的模式。
其實,在麥德龍等超市落戶福州之前,福州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超市,像華榕這樣的超市也只是介于便利店和超市之間的過渡型商業模式,在洋超市的擠壓下,華榕不堪一擊走向衰敗。
在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準則前面,太快擴張導致資產負債率過高的華榕,就曾這樣退出市場。
合作求出路
據了解,近期麥德龍將在廈門再開一家賣場,和福州麥德龍相互支撐,進一步確立采購優勢;好又多也將在1個月后再開3家分店;另據了解,今年法國零售超市歐尚也將進入福州,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有可能來福州,如果家樂福也進駐福州,那么世界零售三巨頭(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將首次在中國同一城市“會晤”。
面對這種“洋”陣勢,業內人士認為福州零售業應大膽學習上海華聯與北京西單那樣的跨地域聯合,尋求強強合作,形成一個新的強大聯盟,畢竟光靠自身的資本積累是做不大的。
采訪中有人就這樣指出,零售企業之間的關系應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面向洋超市的入侵,本土零售業只有相互團結,互相學習交流,找準定位,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出路。
撰稿人:本報記者陳祥旺